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思路
作者:梅兴保
来源:第一财经
CBN: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诞生于上一轮坏账的高发期,现在跟那个时候相比,这一波大规模不良资产的出现有什么新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梅兴保:从这一两年来,由于经济下行,特别是整个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产能过剩的情况比较突出。再加上两年以前钢材贸易,钢贸也是在经济过热时候出现的,以它为代表的一些贸易链上的融资出现了资金链的断裂,所以引发了不良资产的小高潮。到现在为止,不良资产的总额和比例,都比年初有双升的状态。
CBN:不管是看宏观数据还是银行数据,很多人对于未来一段时间资产质量的变化,其实是比较悲观的,您怎么看?
梅兴保:过于悲观也没有必要。从数据来说,总体上是双升,但是从它的指标体系来看,在全世界和我们自己历史上,横向和纵向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
比如说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总量,很巧合的是13900亿,和当时15年前剥离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总量完全符合,也是13939亿。但是那时候,四大银行的比例不良率都在25%以上,甚至个别达到了30%,到第一季度的季末,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的比例只有1.75%,比去年年底上升了0.7个百分点,上升得比较快,但是总量还是比较低的,在2%以内。根据我们处置不良资产的情况和对于银行业的风险判断,总体上2%以内就不必大惊小怪,不必担心。
CBN:所以虽然这个市场变大了,参与方增多了,但其实它的门槛依然很高。对于不良资产处置技术,还有资金都有很高的要求,并不适合所有的参与方。
梅兴保:对,有管理团队的要求,资金的实力要求,有一定的经验要求,这是正常的。至于互联网金融公司参与不良资产的收购经营处置,这也是个好现象,我希望这些民营的进入到不良资产市场的机构,先从小规模的不良资产项目开始,不要一口做得很大。所谓小规模,就是有些单项不良资产,比如说银行的几个企业,大家都看到房地产比较好了,能够抵价能够算。有的是开发的加工企业,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企业,有的是农产品的加工企业,有的是生物制药企业,他们形成不良的中间,从单个的企业做起,不要一口气做资产包,因为做资产包以后,定价能力和处置能力的要求水平都很高。
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家只看中资产包中间的某个企业,把它做成上市,用一俊遮百丑。但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这个判断,有没有这个本事,把资产管理公司中间推出的不良资产的企业做成上市,这个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CBN:谈到不良资产的处置,最近还有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事情,就是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了。距离上一次重启,已经隔了八年的时间,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重启?
梅兴保: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我认为是纳入到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间的一个环节,一个部分。整个信贷资产的证券化是建立在我们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大政策背景之下,是为了盘活信贷资产存量而出现的一个措施。因为现在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就是为了盘活信贷的存量,在这个存量上做足功夫,把存量资产盘活,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后会出表,可以利用更多的信贷资金回来,之后重新投入到实体经济中间去。信贷资产证券化已经在两年以前就有几千亿实现了,现在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又开始了,这实际上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延伸,但是难度加大,因为它的资产是不良资产,大范围还是信贷资产,只是这部分信贷资产由于展期了、延期了,形成不良。不良的资产证券化后,处置的手段更加多元化,按照不良资产的办法进行处理,所以它的定价模式、方式更加复杂,但它也是银行落实供给侧的结构改革,从存量上做文章,是一种经营创新。现在看起来这个非常好,也希望有更多的银行经过批准以后,推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也希望投资者不要担心,因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经过了中介评估机构,经过了增信之后,应该是比投资的其他理财产品更加保险,甚至有的比投资国债利息还高一点,这个是我们看到的研究的一些情况。
CBN:从暂停到重启,其实之前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被当作了应急的手段。
梅兴保:这个不应该是应急手段,之所以大家把它看成应急手段,是因为现在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欠缺。这一两年来,资产管理公司和不良资产的所有者,也就是银行的谈判很艰难,叫好不叫座。所以这样的情况之下,银行推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大家觉得这样很稀缺。
实际上,我相信今后监管部门会放松对银行推出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举措,以后会推出更多,希望走向一个常态化,更多的是银行的信贷资产,正常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把未来的回收提前回收。
CBN:除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之外,还有一项也是最近媒体谈论比较多的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就是债转股。包括在两会期间这都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但是最近一两个月这个话题好像突然又冷下来了,为什么?
梅兴保:债转股,根据我们经历过的人来说,国家在十几年前实施债转股的政策,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杀手锏。当时主要是为了搞活国有企业来进行的一个措施,因为当时进行债转股也有一定的前提条件,不是所有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都来进行债转股。它是国有企业有发展前景,而且有很好的管理团队,只是因为负债过高,使国有企业步履艰难。这样的情况下,经过人民银行和经贸委的审批,包括国务院批准,一共只有580户进行债转股,实施的结果很好。
当然,因为这些债是不良资产形成的,所以从大的概念上来说,它也是处置不良资产的一个有效办法。但是,它是通过债转股的办法形成的,就是使债权的持有人、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企业共艰难、共患难。所以,我们现在处理的,包括跟鞍钢,这些东西处理的很好,它的财务状况立马改善,使企业蒸蒸日上,后来上市,然后又以很高的价格还给我们,把这个债退出去了。
现在的债转股应该特指的是银行持有的不良资产。是不是进行债转股?以及怎么进行债转股?不是说现在有些企业在去年债市火爆的时候向社会发债,来债转股,这个是两回事。而且据我们调研,之所以有个别企业发的债不兑付了,抛出风声说等债转股,这是不对的。我们说的债转股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对于企业的债权是否进行债转股,怎么进行债转股。我认为国家应该选择一些需要帮助的企业和银行协商,由银行和企业通过商业性的办法进行债转股,使企业渡过难关,这个企业有严格的限定标准。在15年前都限定了只有580户,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限定更小的范围,行业更窄,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来债转股,第一是符合国家战略支持扶持的企业,包括战略型的新兴产业,这些企业在前两年由于它的负债过高,承担了国家的一些战略性任务,比如说战略攻关、战略储备,甚至军工上战略上的需要,而且它现在又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国家必须扶持它。这样的话,就应该允许这样的企业和银行协商,通过市场性的办法来进行债转股,使这个企业把它的债务率降低以后,能够轻装上阵,勇往直前,银行和它共渡难关。
市场性的办法,最核心的是当时要谈一个价格,不是像过去那样,按账面的价格进行债转股。谈价就是说这个债,现在根据你的状况,根据你的净资产情况,和每股净资产的比例,来判断一个资产值多少价。然后,这个资产值多少价不是企业说了算,也不是银行说了算,是由国家信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做一个价进行计算。
我建议,既然是国家支持的企业,应该就银行和企业直接来进行谈判,然后特许银行把债形成的股转让给银行的子公司。因为现在所有的银行都有子公司,而且有的子公司设在香港,没有一家没有的,银行都搞多元化了,所以这个问题比过去来说,就法规上的突破,比过去更加容易。过去是银行没有设置几家子公司,现在每一家银行都有子公司,它持有债权,持有一点期限以后再退出来,这个是可以的。
CBN:跟上一轮相比,现在的不良资产处置机遇更大,挑战也更多,在现阶段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需要避免哪些问题?
梅兴保:现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间,首先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容忍度,应该适当的提高一点,应该让他们有处置的积极性。因为,现在银行对于考核机制太严厉,所以它有些不处置,或者是滞后处置,这样会丧失了一些机会。所以银行产生的不良资产要及时处置,该核销的及时核销,只要这笔资产是经过了严格的评估、定价、审批程序。所以,对于经办人的责任有个科学的认定,不能说一点这样的事情就终身追责,这个办法应该改进。
第二,就是处置的专业性的机构。像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担当大任,不良资产的处置、经营,是国家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各个省经批准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主业,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承接和处置不良资产上。
另外,我们在不良资产的资产公司和银行间价格谈判的过程中,应该要有一个三方共享的互利共盈理念,不要过于计较自己一时的得失,应该看到长远的发展。不良资产中有一些资产从当前来说可能不值钱,但是从长远来看,它是值钱的,有的是房地产抵押、有的是股权抵押,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可能这个东西价格很低,但是上行的时候就很值钱。我们资产管理公司之所以现在存在得很好,就是由于过去低价抵质押了一些房地产、烂尾楼和股票,后来都在升值期间抵押出去了。因为现在很多不良资产都有比较完善的抵质押,主要是现在很困难。
第三,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来配合,因为现在不良资产主要出现链条上的一环,这一环有很多环节,所以我们各方面来积极配合,不要互相之间拆台,应该共同协商、互相结合、共同来处置,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大家一起协商合作。单打独斗不行,包括债务重组、并购等,以及和国有企业的引进战略投资,都要有一个很好配合的心态。国家对于不良资产处置的税收,应该继续享受一些税收优惠,这些方面我没有细说,也有的不良资产停留在这里,利息没有交,形成不良资产了,但是你有了收入,税务还要计税,这个情况也有。种种来说,需要多方面来配合,监管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原来核销是要财政部批的,现在这个政策放宽松了,但是也需要一起配合来化解不良,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银行能够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