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随着去产能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的任务加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量将不断攀升,不良资产管理公司(AMC)、民间机构也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据行业估计,2016年中国的不良资产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这带给相关处置、消化行业的利润空间显然非常诱人。据业内测算,目前四大AMC(东方、信达、华融、长城)资本总额约为3600亿元,按照12.5%资本充足率要求,最多可承接不良资产为3万亿元左右,并不足以消化不断增大的不良资产,估计仍有逾万亿级的市场空间提供给各类地方性资产管理机构甚至民间机构。
市场人士注意到,2016年以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政策支持并鼓励不良资产处置模式与创新,加大力度处置银行不良资产,这或将带来新一轮市场机遇,“发展黄金期”值得期待。
但由于目前经济处于下行压力之下,制造业表现低迷,民间投资减少,以往备受资产管理公司青睐的房产、土地类资产投资价值大打折扣,现实中处置不良资产的动能和实效并不尽如人意。
政策红利不断
近年来,在去产能淘汰僵尸企业的政策推动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重整。对于银行业来说,处理不良贷款的压力巨大。
“多措并举消化处置不良资产。”今年9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在传统方式之外寻求多种渠道处置不良资产,借助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转让等方式努力盘活存量贷款,用好用足贷款核销等政策空间,探索扩大银行不良资产受让主体,利用资产管理公司等渠道探索开展不良贷款批量化、市场化处置,有效腾挪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服务实体经济。”
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时隔17年,债转股再次启动。10月21日,银监会向地方政府下发《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政策的函》,允许确有意愿的省级人民政府增设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渠道进一步拓宽。这些文件政策被市场普遍解读为重大利好。
“现阶段中国的不良资产市场还是个过渡性市场,正从过去的政策性主导转向市场化为主导,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秘书长、北京中投律师事务所主任秦丽萍表示。
据了解,在重大利好面前,众多AMC企业和部分地方AMC借助渠道和资金成本的优势,从银行大批收购不良资产包。一些相关大型基金机构应运而生,部分正在募集资金或进行布局,少数则已经完成大规模的收购交易,开始批量处置。
在过去几年,有关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应该说也是利好不断。早在2012年5月,银监会发的《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6号文)就规定各省级人民政府可设立或授权一家地方AMC,参与当地范围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批量收购、处置业务。
此后,地方AMC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尤其是出现了由民间机构或资本控股的AMC,为不良资产二级市场拓展了处置渠道,进一步化解了不良资产盘活困境。
市场仍存短板
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事实上,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繁荣”,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而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二级市场,参与者出手谨慎,无论是接盘的小规模投资者,还是提供专业服务的处置团队,大动作都较为鲜见。
究其原因,市场人士分析,由于不良资产行业的链条较长,二级市场存在延迟反应的现象,即使一级市场的交易开始放量,二级市场也不会马上火起来。另外,一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有时还高于二级市场的预期,导致很多投资机构不敢接盘,其结果就导致二级市场的投资和处置不太活跃。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资金想参与到不良资产行业,但是普遍的反映却是市场上资产包比较难买,银行“惜售”情绪依然很浓。尤其是金融机构对外转让不良资产受到《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的限制,受让的主体只能是四大AMC和一些地方AMC。于是,大量民营机构或资本若想参与,只得与持有牌照的AMC合作,借道投资不良资产。
新大唐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张纳新曾表示,随着金融行业爆发大量不良资产,资产处置在政策法规、市场体系、商业模式以及人才储备等方面都临着巨大的挑战。行业繁荣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投资难、处置难、退出难等一系列问题。
专业人士说,如果说不良资产主要是指银行不良贷款的话,那投资不良资产就是投资银行不良贷款对应的抵押物,通常就是房产、土地等。所以,对很多投资人来说,目前投资不良资产的实质就是投资房地产。但房地产的价格走势在现阶段比较复杂,对投资人的专业要求比较高。加上经济下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又比较长,导致这些不良资产的定价区间比较大,很难在交易双方之间达成一致。
“不良资产就是猛兽!”粤财资产副总经理席宝成直言,这个行业是非常残酷,参与者需要有相当好的精力、体力和金钱来应付。他表示:“每个机构一定要认真研究好自身的特色,如果用传统的处置方法,在这波行情里面亏损的概率是90%。”“不良资产毕竟还是一片蓝海,但是在这个海洋里游泳还是要有技术的。”中诚信托副总裁汤淑梅在“第二届中国不良资产行业高峰论坛”上如是表示。
据业内分析,由于处置团队的稀缺性,目前不良资产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一些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趋势就是投资与处置一体化。但凡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有丰富经验的“老司机”,都不甘于只做处置工作,他们一般都倾向于既做投资、又做处置。即使有时价格不合适而出手谨慎,也不考虑长期为投资机构提供单纯的处置服务。
道理很简单,就是之前分配给处置环节的利润跟处置团队稀缺、技术含量、付出不成比例,且部分处置团队有能力将不良资产处置与投资两个环节打通,以获取更多利益。在过去的一年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投资与处置一体化的例子。可以说,对于新时期的不良资产市场,处置团队是重中之重,“以人为本”有望在二级市场中成为分配机制的导向。
“我个人感觉今年的生意反而不好做。”一位地方资产管理负责人在一次采访中曾表示,在全球经济波动不断的情况下,不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民间投资的减速导致上半年资产公司的投资、增信业务都大幅减少,而且当前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荒又加剧了为数不多的可投项目的竞争程度。
据记者了解,有针对性的数据,特别是数据库,在不良资产的投资和处置过程中,可以对不良资产的投资趋势作出一定的研判,而这些有价值的数据并不是市场人所共享的。
困局有望缓解
据悉,目前不良资产行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生态圈。首先是供应商,主要是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和企业。其次是批发商,四大AMC和一些地方AMC。第三是零售商,大型零售商中包括一些相关基金公司且不乏民间大型的资产管理运营机构。
秦丽萍表示,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一旦提速,参与机构的数量将有所增加,供需不对等的僵局将有望破解。
除了一些民间资本在跃跃欲试外,曾经参与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律师也开始投资这个行业。
此外,信托、保险等机构都对不良行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汤淑梅表示,原来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中,信托公司在里面起到被动的事务管理作用,而现在信托逐渐从被动的不良资产处置跨越到了主动的不良资产投资。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逐步放开,除了四大AMC外,地方AMC、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机构也正逐渐开始介入并投资该市场。
如今,互联网金融不断地向各个金融领域或环节渗透,自然不会错过不良资产这块蛋糕,“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也正在不断延伸、纵横不良资产市场。
催收业务区域性很强,催收公司往往在本地资源较多,可以实施有效地催收,但一旦借款人跑到外地,则鞭长莫及,而“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可以在全国与数百家催收公司合作建立一张全国性的网络,发挥其联动优势。
有专家指出,不良资产处置的关键还在于团队与资产的匹配。首先有必要对资产进行分类别、分区域和分层次;其次掌握处置团队的专业技能、地域优势与工作状态等信息;最后还应该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环境下让处置团队与资产实现合理匹配。随着客观条件的逐渐成熟,国内不良资产市场曾面临的一些潜在困境将有望得到缓解。
破局值得等待
尽管价格问题有时抑制了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的活跃度,但市场人士也看到,一些积极因素正在逐个出现。比如随着资金成本的下降,投资者的回报要求也在降低,这使得收购方对不良资产的定价没有以前那么苛刻。另外一级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甚至持有牌照的AMC作为“通道”被借用的意愿空前增强,使得一、二级市场的价差缩小,这就更有利于二级市场的交易。还有就是银行的预期也在调整,无论是内在的压力,还是外部的影响,都迫使银行尽快将不良资产出表,并尽可能不再承担后续的风险,这将改变银行过去“惜售”的表象,加快不良资产真正流向二级市场。
据市场人士分析,因为价格的背后是交易双方的预期,所以只要预期能接近,价格就会自动跟着调整,并最终促成交易。当然,这种调整不会马上完成,甚至会有反复,最起码会受到房地产的影响。
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总量到底有多少?银监会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商业银行业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2744亿元,较2014年底大增51.2%,不良贷款率1.67%。而关注类贷款余额高达2.89万亿元。
另据银监会2016年三季度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93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566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6%,比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专业人士指出,银行业不良贷款整体水平一般会略高于监管机构披露数据。
按照银行业风险程度划分,银行对贷款区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关注与次级而言仅有一步之遥,劣变的黑天鹅可能随时飞出,据市场分析,银行业不正常的贷款合计可能达到4万亿之多。
那么,今年地方AMC或民间机构、资本的不良资产市场份额究竟又有多大呢?据报道,2016年上半年,我国四大AMC中的中国信达、中国华融公开市场收购规模分别为800多亿元和1700多亿元。中泰证券由此推算,2016年全行业预计成交8000亿元。假设四大AMC占有80%的市场份额,留给地方AMC和民间机构或资本的蛋糕也有16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潮流。不良资产处置创新,不仅合乎时宜,也具有特殊意义。创新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方式方法,银行业、理论界的呼声此起彼伏。有专家指出,从这种意义上说,当前新的债转股并不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创新,而是银行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