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后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

来源:轻金融

 

导读

 

国内投资爆发式的增长伴随着风险项目的不断涌现,被忽视的“投后管理”逐步被各投资机构重视起来。由于国内对“投后管理”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在广泛吸收相关文献观点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投后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与分析,强调“投后管理”在投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投后管理定义

 

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Tyebjee和Bruno在风险投资模型中明确提出了投资投后管理(Post-investment Activities) 的概念。他们将风险投资划分为寻找投资项目、筛选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项目、设计交易合同、投后管理等连续的基本过程。投后管理的内容被归纳为四个方面:协助招募关键人才、制定战略计划、筹集追加资本、组织兼并收购或公开上市等。[1]

 

Knockaert等将投后管理活动分为监控活动和增值活动两部分,其中增值活动包括协助被投企业制定战略计划、充当管理团队的参谋、招募CEO或CFO等高层管理人员、招募新员工、联系潜在客户、组建有效运行的董事会、运作管理等;监控活动包括监控财务状况、市场营销状况、监控股权变动、CEO的报酬、追加借款情况等。[2]

 

国内学者项喜章认为投后管理主要分为增值服务(Value Added Service)和风险监控(Supervision and Control),其中增值服务是指投资人为被投企业所提供的一系列咨询服务,具体内容包括帮助寻找和选择重要管理人员、参与制定战略与经营计划、帮助企业筹集后续资金、帮助寻找重要的客户和供应商、帮助聘请外部专家、帮助实现并购或公开上市。[3]

 

结合上述投后管理理论与业务实践,本文认为“投后管理”是投资机构对被投企业实施风险监控或为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管理活动。其中,“风险监控”是指对投资业务、融资客户及影响业务风险控制的有关因素进行持续监控和分析,及时发送预警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管理过程,包括投后检查、风险预警和处置;“提供增值服务”指为被投企业提供战略规划支持、人力资源支持、后续融资支持、资本市场发展规划,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服务,使投资收益最大化。

 

| 二、投后管理分类

 

(一)债权投资类业务投后管理

 

债权投资类业务的投后管理是指从款项投放后直到本息收回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债务人管理、用款管理、保证和担保管理、风险预警管理、债权档案管理等。风险监控过程涉及监督债务人款项用途,掌握债务人、保证人的动态信息,补充完善档案资料,落实还款来源,保全债权资产,确保债权本息回收的全过程。投资机构需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调查债务人、市场、行业、宏观政策等内容,及时对债务人及其关联方的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和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并形成报告,利用现场或非现场检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研判风险。[4]

 

(二)股权投资类业务投后管理

 

股权投资业务的投后管理对应的是其“募、投、管、退”的第三个阶段“管”,是指股权投资者积极参与被投企业的管理,为被投企业实施风险监控并提供各项增值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与债权投资业务投后管理相比,股权投资业务投后管理更侧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或嫁接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股权投后管理风险监控主要工作包括财务监控、信息跟踪和参与管理三大方面;投后管理的增值服务则包括人力资源支持、运营管理支持、战略规划支持、技术研发与产权保护支持、市场营销支持、资本运作支持和资源网络支持七个方面。[5]股权投后管理按照性质可以分为投后一般事项与投后重大事项两类。

 

(三)夹层投资类业务投后管理

 

夹层投资是兼具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双重性质的投资方式,其风险和收益低于股权投资,高于债权。相比债权类、股权类投资的投后管理,夹层投资的投后管理更加注重项目总风险,而不将风险进行债权和股权部分的拆分,在投资成本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追求最高回报。夹层投资投后管理往往根据股权和债权所占比例对风险监控和提供增值服务作出具体细化的要求。

 

| 投后管理发展现状

 

(一)重投前,轻投后现象普遍

 

活跃于市场上的大多数投资机构投后管理意识薄弱,投资重头轻尾,投后管理流于形式。多数投资机构将工作重点放在投资业务扩张上,重视前期营销,对已投放资金的安全缺乏应有的重视,盲目做大投资规模,或为保持存量对项目随意进行展期或调整退出计划。据银监会对某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调查统计,近五年形成的不良贷款中,高达70%的原因归咎于投后管理不到位。[6]侧面反映出国内投后管理发展后劲不足。

 

(二)相关理论研究较少,理论指导有限

 

现有的与投后管理研究相关文献屈指可数,关于投后管理的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也较为零散尚未形成体系。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匮乏无法为投后管理团队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加之投资机构的不重视,投后管理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中被弱化与边缘化。

 

(三)投后管理专业人才紧缺

 

投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长期性、专业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其对专业人才知识储备、投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投后管理队伍的专业性是投资机构精准把握被投企业需求的前提条件,目前投资机构普遍缺乏必要的机构与人员配备,对被投企业难以实施有效的风险监控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有1.42万只,实缴规模达到3.53万亿元,数量和规模相较2014年底分别增长了424%和338%。井喷的股权投资并未带来投后管理团队的发展壮大,目前国内的股权投资机构中,很少设立专职投后管理团队。投资团队负责制依旧占据投后管理主流,专职投后比例一直徘徊低位。

 

(四)被投企业接受投后管理意愿不强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有较深的感情,在引入外部资金,引进投资机构成为企业的新股东后,他们不愿将过多的信息告知投资机构,更不愿意让投资机构参与企业的管理,担心外来投资人会稀释其对企业的控制权。这种不信任感增加了投后管理工作的难度,信息的不对称也使投资风险加大。

 

| 、投后管理重要性分析

 

(一)把控风险,实现资金安全退出

 

投后管理通过检测市场变化、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以定期或非定期的检查方式关注项目是否顺利实施、项目推进实施时间表是否偏离原有计划等,同时监控项目进度、进驻企业检查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合规等,确保项目风险可控,有效保障资金的安全。

 

(二)反哺投前,检验投资逻辑

 

在投前部门短期内完成企业投资后,投后管理团队通过长期的跟进回访,从政策、市场、管理、资金链等多个维度进行跟踪,对投资人员的投资逻辑进行检验,发现风险及时预警,能显著降低投资机构的试错成本,实现投资的保值增值。

 

(三)加强投资机构的竞争实力及盈利能力

 

投后管理团队通过严密的风险监控能严格把控投资领域的项目占比和项目质量,帮助投资团队优化投资布局,使投资产品多样化、投资领域多元化。同时,经过横向纵向的对比和分层对接,用专业化的增值服务提升被投企业的价值,使投资机构获得最大的回报。

 

(四)增强被投企业软实力

 

投后管理使投资机构发现被投企业在经营管理与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漏洞与问题。在协助被投企业进行整改的过程中,投资机构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影响被投企业,同时通过提供多方资源支持,帮助被投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从而增强其软实力。

 

|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投资市场的发展繁荣,国内投资机构参与投后管理呈现从“被动型”亟待向“主动型”转变,从“粗放型”亟待向“精细化”转变,从“投资团队负责制”亟待向“专职投后管理团队负责制”转变的趋势。

 

投资机构当务之急是组建专门团队对被投企业进行专门化投后管理与服务,制定严格的投后管理工作制度与流程、建立专业化投后管理的实施方案。只有专业化的投后管理才能在有效保障投资机构资金安全的同时,以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提升被投企业价值,大幅提高投资回报率,并通过提供长期的深度服务与被投企业形成良性的互动,与其达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提升双方的行业信誉与知名度,使投资机构和被投企业实现双赢。

 


[1]项喜章.论风险投资后管理[J].探索,2002,(4):97-100.

[2]郭宝生.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后管理研究[J].经济视角,2013,(01):68-69.

[3]郭宝生.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后管理研究[J].经济视角,2013,(01):68-69.

[4]张秀萍.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10-16.

[5]欧英.私募股权投资投后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10-15.

[6]王曙光.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研究--以民生银行为例[D].南开大学,2010,2-4.